三、朗读的方法应灵活多样。
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教师指导朗读的方式应该力求多种多样。如:范读、齐读、单读、自由读、指名读、对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单调的朗读只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景,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有一次,我教《黄山奇石》一课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黄山风景秀丽尤其是黄山的奇石中外闻名,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个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读出感情来――读出黄山奇石的奇来,这样的介绍时,才能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如在上《田忌赛马》一课时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读,学生能在朗读中对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有了很好的把握。
四、朗读必须同理解课文相结合。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才能读出符合课文内容的感情来。因此,指导朗读,要在理解内容、激发感情上下功夫,而不要只单纯地做技巧上的指导或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并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了上文说的“许多课”“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在朗读中要培养学生自我纠正、相互指正的能力。当学生的朗读出现错误和问题时,应当研究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提出启发性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引导他的自觉地纠正错误或互相帮助,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读书的好习惯。